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

投資高鐵未必贏 放棄興建一定輸

(明報) 04月 23日 星期三 05:05AM


【明報專訊】港府公布投資395億元,興建港深廣高速鐵路 (下稱高鐵)香港段,據文件顯示,港府在服務經營費方面的收益,未能收回全部投資額,也就是說,對於港府而言,這是一項蝕本投資。不過即使如此,我們認為港府的決定正確,因為如果沒有高鐵與全國的鐵路網連接,本港在全國整體格局會邊緣化,處境更為不利。


高鐵貫通全國 防邊緣化


要了解香港非建高鐵不可,需要先了解全國鐵路的整體格局。內地在「十一‧五」期間,將建設1.7萬公里鐵路新線,其中客運專線7000公里,這些客運專線主要有京滬、京廣、京哈、瀋大、隴海等,列車時速將是達到200至300公里的高速鐵路。日前總理溫家寶 親自為北京 上海 的京滬高鐵主持動工儀式,可見中央對於建設高鐵之重視。據知內地高鐵網的規劃,最終長達1.2萬公里,而本港毗鄰的廣深段高鐵已於2005年底動工。


內地一些中心城市的規劃,是在方圓1000平方公里範圍內,以高速公路和鐵路交通,打造1小時或3小時的經濟生活圈,近年廣東加大在公路和鐵路建設的投入,就是要鞏固廣州作為華南主要中心城市的地位。未來高鐵飛馳於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,將會成為事實,如果香港無高鐵,經鐵路南來的人流、物流將及深圳 而止,香港會邊緣化。因此香港要與內地加強融合,就不能沒有高鐵。


香港興建高鐵,首先是加強與廣東的經濟聯繫,促進相互繁榮。廣東方面已經確立加快粵港經濟一體化的戰略部署,香港方面則朝珠三角 大整合的目標發展。粵港透過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(CEPA ),構築大珠三角經濟圈,已是必然之路,而經濟一體化,首要有足夠交通基建設施,延宕多時的港珠澳大橋 拍板,到港深廣高鐵的興建,都是交通運輸能力符合實際需要的發展。
另外,港深廣高鐵將來直達廣州,如果安排得當可以直達武漢、泉州、四川 、重慶、江西等地方,將來從香港出發到內地1000公里以內的地方,乘火車會比搭飛機更有效率,因為乘火車只需要兩三個小時。港深廣高鐵建成後,港府官員認為不僅能即時創造香港至廣州的1小時生活圈,在10年至20年後,更可望將九加二(即泛珠9省及港澳地區)經濟區方圓1000公里的城巿全部連接起來,創造「3小時經濟圈」。因此,以現在內地與本港人民往來的形態而言,高鐵應該沒有建造的必要,但是從確保香港在華南經濟高速發展中保有一席之地,類如廣深港高鐵,就必須興建。


加強粵港協調 爭取雙贏


據港府的文件顯示,港深廣高鐵日後交由港鐵公司營運50年,港府則收取服務經營費,預計50年經營期間,整筆服務經營費約281億元,與投資350億元相比,這是一筆蝕本投資。港府估計到2016年,港深廣高鐵每日客運量為9.9萬人次,到2023年增至每日12萬人次,我們認為這樣的估計偏於保守。因為這是按目前本港和內地的經濟差距、兩地人民往來的模式為預測基礎,但是12年之後,內地全面小康社會已經建設完成,與本港形成經濟生活圈的方圓1000公里地方,人均收入肯定早已超過3000美元 ,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下,人民往來會有怎樣的量變和質變,目前根本無從估計,港府可以做的是,以基建把香港與廣東緊密連接起來,做好迎接轉變的準備。因此,就算是蝕本,一些基建項目還是要興建,以確保本港不致邊緣化。


本港回歸初期,個別政府高官抗拒與內地融合,蹉跎了10年,致使本港在粵港跨境基建上延誤了最好時機。這10年間,廣東撇下香港的拖拖拉拉,灑開大步,開創出一片天地,在華南整體交通規劃中,廣州已經搶佔先機,香港現在能夠做的,只是盡量配合而已,例如港深廣高鐵,現在的作用只是作為接駁線,把乘客送到龍華或石壁終站,乘客在廣州集散,相關利益就不關香港的事了。日後只有倚賴港鐵公司,營運好高鐵,盡量發揮和提高其效益。


由此可知,盡早了解廣東基建、廣東產業發展、轉型和提升方向,是如何重要。港府已經取得中央點頭,得以及早參與「十二‧五」規劃涉及香港的部分,這是一個進步,但是我們認為,港府更應該盡早知道廣東的規劃,盡早協調與粵港有關的事務,才不致重蹈過去10年的覆轍。新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粵港合作方面有新思維,而且積極推動,港珠澳大橋能夠拍板,就是一例,我們認為港府應該趁此多採主動,與廣東加強磋商協調,以擺脫現在只是從後追趕的被動狀。

沒有留言: